“废物“如我,也能跑完半马

最讨厌也最不擅长长跑的我,竟然在3月23日安全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对于长跑“废物”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记录的事情。这篇文章便是对这次经历的回顾,记录了我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文章有些冗长,请根据兴趣酌情阅读。

前言

长跑一直是我最不喜欢的运动,不仅因为我的耐力很差,也因为我始终无法体会到跑步的乐趣。相比起对抗性更强的篮球或羽毛球,跑步在我看来实在是单调乏味。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竟萌生了一个荒唐的想法——“要不要挑战一下半马?”我想尝试去面对自己最不擅长、最不喜欢的事,并把这个想法写进了我的人生愿望清单。2025年3月23日,我终于在宁波完成了人生中首次半程马拉松,并以2小时9分钟的成绩安全完赛。

荒唐的想法

去年我算是度过了人生中的一段艰难时光,高强度的工作学习让我身心疲惫,处于一个“活人微死”的状态。那段时间结束后,我意识到是时候通过运动来调整自己了。虽然羽毛球、篮球这类竞技运动很有趣,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伙伴,而且对抗性太强容易受伤,我最终把目光转向了跑步。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从小到大,长跑始终是我的短板,我完全体会不到长跑的乐趣,只觉得它充满痛苦和无聊。但当时更迫切的是恢复健康,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借此逼自己动起来。

中签

年前在朋友的建议下,陆陆续续报了好几个半马,但都没有中签。直到过年期间 2 月 10 日突然收到了宁波马拉松中签的短信通知,再看了一眼比赛时间,3 月 23 日,很好,只剩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了🤡。

意外中签

练习

虽说中签后离开跑只有短短一个半月,但其实早在去年秋天我就开始做准备了。8月23日,我开始了第一次跑步,当时3公里都得连走带跑,平均每公里7分25秒,说自己是“废物”应该不过分吧。后来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周都会跑一两次,直到10月天气转凉后就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中签后,我才被迫重新拾起训练。每周跑两次,从5公里开始,每隔一周增加2公里,直到10公里为止。比赛前,我总共跑了3次10公里物理,速度最快时每公里6分37秒

3月22日

比赛前一天,我们驱车前往宁波国会展中心签到,领取号码牌和赛前礼包。此时,宁波的部分道路已开始封闭,为第二天的马拉松做准备。

晚上,我们在酒店附近找到一家牛肉餐馆,味道意外地不错。我们饱餐一顿,为第二天的比赛储备了充足的能量。

来都来了,吃还是要吃好的

3月23日

因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难免有点兴奋和好奇,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再加上酒店隔音太差夜里醒来多次,一晚上感觉也就睡了五六个小时,真是一个不太好的开端。

按照赛事规程,早上7点开跑,6点45分就要完成物品存放,我只得5点20起床,吃早饭、涂防晒、贴肌贴等准备工作后,走出酒店仅为5点50分。此时,宁波这座城市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东边的朝霞刚刚露出微光。

说来也巧,在走向地铁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样来参加马拉松的路人,在看到了彼此的背包和打扮后双方都明白了彼此的目的,很默契地互相打了个招呼,并进行了一波寒暄和问候。一聊才得知,他也是重庆人,跑马拉松多年,全马最好成绩仅差十几秒就能突破3小时,这是一位大神呀!我这次的目标是安全完赛即可,预计要2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相比之下,他3小时都能跑完全马,我果然是个“废物”。

宁波地铁平时第一班的运营时间为6点06分,因为今天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关系,提前到 5点 开放,且参赛选手可免费乘坐。到达站台,已经可以看到三三两两运动服装扮的路人,但当地铁进站站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在这个6点都不到时刻里,满满一车厢的乘客,全都要前往马拉松的起点——阳光广场。此刻,氛围感已经瞬间拉满,多巴胺开始分泌,睡眠不足的倦意也迅速退去,满是期待。

出了地铁站,只需要跟着人流和指示牌前往存放行李的货车前即可。虽然当天最高气温能到28度,但早晚温差大,清晨时还不到15度。好在因为人流量大,地面温度实际会更高一点,打消了我穿长裤跑步的想法,果断选择以短袖短裤迎战。一位有经验的朋友也告诉我,“0度以上,就穿短裤”。

7点前,按照路线指引我来到了D区待命。此刻,“人山人海”这个词变得具象化,尤其是大多数人穿着统一发放的黄色运动服,宛如一片金色的麦浪在摩天大楼下涌动。等待发令枪的选手们也是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有的在热身,有的拍照,而我也按照朋友的建议,在开始前5分钟喝下了一根能量胶,并戴上了我的耳机,时刻准备出发。

开跑

7点是第一波出发的时间,而排在D区的我们需要等待7点15分的第二枪号令。人群会一点一点向出发的拱门处挪动,由于人太密集,在出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只能以7分钟每公里的速度在人群中穿梭,希望能找个宽敞的,方便迈开步子的区域。

不知是现场氛围的buff太强,还是着装相比平时轻便太多的原因,我跑完5公里时速度竟保持在每公里不到6分钟,放到平时早就累趴了。在5km的地方见到了第一个补给站,志愿者们手忙脚乱地准备着水和电解质饮料,此处的人也是异常的多,我也不得不减速慢慢靠近,快速抓起一杯就一饮而尽。补给区后依次还有移动卫生间和医疗站。(按照小红书上的反馈,应该还有香蕉、黄瓜、盐丸什么的,但我没有看到,可能是跑太慢被用光了吧🙈。)基本上每隔两三公里就会提供一次补给,我也是每逢补给站必定上去喝上一小杯,以此补充流失的水分,维持自己的状态。

在城市里跑马拉松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可以肆意在街道上穿梭,不用担心机动车的鸣笛,只有两旁加油鼓励的呐喊声。你会经过现代化的商业大楼,穿过林荫大道,路过七塔禅寺,一路都是宁波美丽的景色,这样的跑步体验要比在操场里一圈圈的反复可要好上万分,这一瞬间好像体会到了一丝马拉松的魅力。

沿途见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10公里处,我终于超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看上去年过花甲,但身体硬朗,正以平稳却略显吃力的步伐坚持前行。我没敢出声,但心里已为他竖起大拇指。沿途的宁波市民也是非常可爱,会为路过的选手加油助威,时常可以看到路旁的观众伸手与选手击掌,甚至还有市民自发为选手提供免费水果,这就像是游戏中意外蹦出的道具,当有幸吃上一个,就会短暂地进入你的无敌时刻。路旁也不都是“闲散人员”,除了来看热闹的市民,也有人专程来为自己亲人朋友加油打气,你会看到各色各样的纸板、横幅,真是温馨啊。

不过,也不是所有见闻都令人愉快。接近半马终点,19、20公里附近,开始有选手晕倒或体力不支,你会看到救护车从一侧鸣笛驶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而我自己,也终于在18km时达到了身体的极限,右脚掌和膝盖开始肿胀和不适,心率短暂到达了179次每分钟,我只能降慢了速度,甚至时不时需要小走几步来减缓不适。此时已经是9点多钟,艳阳高照,体感气温也来到了25度左右,此刻我的汗水都已经流尽,原本湿漉漉的头发已经硬得跟打完发蜡似的,运动服上的汗水也已干透,我想这或许是很多选手支撑不下去的原因吧。

终于,在持续跑步2小7分左右,我的目标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拱门,胜利就在眼前。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一边往终点挪动,一边想从背后的口袋里掏出手机,录下了冲过终点的最终瞬间。这一切似乎有些不真实,一方面,掐表一看我的平均速度竟是每公里6分9秒,比训练时最快速度还快近30秒,并且距离也要长得多!另一方面,虽说是冲过终点,但并没有什么浓重的仪式感,只是平平淡淡地过线了,一场长达21km的半程马拉松就这样简单的结束了。

赛后

过了终点就是领取徽章和完赛礼包,包括毛巾、拖鞋、饮料等等。随后,我拖着疲惫的步伐与爱人汇合,一切好像都结束了。不过在离开前,我特别希望能找个肌肉降温喷雾解决一下我右脚的不适,但赛后医疗站人满为患,医疗物资也很匮乏,喷雾早就被用完了,等了许久也没见补充,我只得用了半瓶矿泉水来做替代,这也是此行体验最不好的地方了吧。临走前,我们拍了照,将号码牌塑封起来留作纪念。

在我写文章的此刻,3月27日,我收到赛事方的信息,告知我可以领取 PB 服,这是给突破了个人最好成绩选手的奖励。作为首次参赛者,我也默认获得PB(personal best)资格。没想到比赛结束近一周,还能收到意外惊喜。

感受

• 马拉松,哪怕是半程,也极具挑战性。如果身体不适,或没有提前训练准备,真的别贸然尝试,身体健康最重要。

• 跑步虽然无聊,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挺建议大家都去报名参加一次。除了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还有5km和10km的欢乐跑和健康跑。不仅可以感受一下现场独特的氛围,也是一个挑战自己,收获正反馈的机会。

• 如果你的生活开始变得无聊,缺少反馈。不妨报一个马拉松,一方面迫使自己去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去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你会重新找到“你正变得更好”的感受。

• 作为一个新手,一个讨厌跑步的人,我清楚自己的水平,因此我并不会刻意追求一个什么样成绩,只要能完赛就行。任何高于预期的结果都会是 bonus,会成为下一次的动力。还会有有下一次吗?也许还有吧。

• 废物如我,都可以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走出舒适区。毕竟,马拉松对我们这种小白来说,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报。

平平无奇的冲线瞬间

22 评论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 非常强悍,坚持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感觉集体的马拉松赛事在于不孤单而且很有趣,最令我惊讶的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训练出这么不错的效果,点赞👍

  2. “你会经过现代化的商业大楼,穿过林荫大道,路过七塔禅寺,一路都是宁波美丽的景色,这样的跑步体验要比在操场里一圈圈的反复可要好上万分”这一段写得很贴切,确实跟自己平时跑很不一样。

    • 我没跑之前也是这样的感受,跑起来,现场的氛围给我加了很多buff,体感没预期那么累。还是多亏了之前的锻炼和准备才行,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