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0 日凌晨,苹果推出了旗下号称“最廉价”的机型——iPhone 16e。相比 iPhone 16 标准版,这款手机在不少配置上做了缩减,比如屏幕采用峰值亮度更低、仅支持 60 Hz 刷新率的设计,少了一颗广角摄像头,还取消了相机按钮等。起售价定在 4499 元一公布,不少网友直呼苹果这次“拉了一坨大的”。不过,我个人对 iPhone 16e 的某些特点还挺感兴趣,甚至有点心动。这让我忍不住反思:我到底需要手机有哪些配置?旗舰机里的那些功能,我真的缺一不可吗?借这篇文章,我想聊聊我心中理想的手机是什么样子。
当然,聊配置肯定离不开时间和价格的考量,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了。毕竟,哪怕如今卖上万的手机,十年后恐怕连 1000 元都值不上。
理想的配置
售价
4000 元以内。
手机作为一台微型电脑,虽然携带方便,但其功能上限终究不如电脑。因此,在我看来,手机的定价自然不该超过电脑。
工业设计
外观上类似 iPhone 3GS 或 iPhone X,侧边配有一个可自定义的功能按钮,采用 Type-C 接口,颜色为白色。
在如今这个连 6.1 英寸屏幕都被视为小屏的时代,手机的尺寸自然不会太小。相比棱角分明的方正机身,圆润的设计显然在握持手感上更为舒适。在我用过的手机中,iPhone 3GS 的手感无疑是最佳的。
功能按钮相比 iPhone 以往的静音拨片,玩法更多,不仅功能更丰富,也更实用。
至于配色,白色或深空灰就已足够,无需那些花哨的颜色。简洁的设计与色彩更显耐看,这也是黑白两色始终经典的原因。


屏幕
一块色准出色、支持 120 Hz 刷新率、超过 1080p 分辨率的 6.1 英寸屏幕。
我经常需要在手机上修图,所以对色准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 120 Hz 刷新率在不玩游戏时用处不算明显,但日常使用中确实会带来一种“更顺畅”的体验。不过对我来说,这并不是必需品,有了更好,没了也行。
此外,屏幕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就足够了。我从 iPhone 12 mini 换到 iPhone 16,屏幕参数确实有所提升,但老实说,我完全察觉不到任何差别,一丝一毫都感觉不到。我觉得如今顶级的屏幕素质已经高到超出了大部分人眼睛能分辨或实际需要的范围,对我而言,除了多花点钱,似乎没太大意义。
相机
一颗等效焦段为26mm的后置镜头,搭配普通的前置摄像头即可。成像风格尽量做到真实还原色彩,不需要额外的风格化处理。
对我来说,手机相机更多时候是用来扫码或记录生活中的随手瞬间,关键在于能快速启动并拍下照片,“拍得到”的实用性远超那些花哨的功能。我并不想为广角、长焦这些一年用不了几次的功能多花钱。而且,现在各家手机的相机成像素质都不错,不拿来放大对比的话,差别几乎察觉不到,所以只要成像效果过得去就足够了。如果真有严肃的拍摄需求,我会直接带上专业相机,配上大光圈或长焦镜头,这些是手机无论如何都无法媲美的。
手机相机可以提供不同风格的滤镜,但最基本的拍摄模式下,色彩风格还是应尽量贴近真实,这样后期调色会更方便。
至于相机传感器,也不必追求上亿像素的噱头,除了占存储空间,没什么实际意义,普通人根本用不上那么高的清晰度。

系统
iOS 系统。
如今,iOS 和 Android 系统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但出于习惯,我还是更偏向于 iOS。在 iOS 系统中有很多我喜欢的应用,而在安卓手机上,我至今没能找到品质相当的替代品。此外,iOS 系统由于更封闭的特性,相对来说更可靠、稳定,操作和设置也更简便,用起来让我觉得省心不少。

处理器
旗舰或次旗舰处理器。
现在的处理器性能已经有些过剩了,对于不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普通用户来说,甚至几年前的手机处理器都完全够用。不过,在 4000 元价位段,搭载一颗旗舰或次旗舰处理器应该还是挺合理的吧。


内存
8GB起步。
相比处理器,我个人觉得内存大小对使用体验的影响更明显。内存越大,不仅能让应用多开更流畅,甚至还能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比如我的iPhone 12 mini,处理器性能比我的红米K40强,但实际体验却不如K40顺畅。原因很简单,12 mini 只有 4GB 内存,升级到 iOS 18 后,随手打开两个国产 3A 大作就卡得不行,让人崩溃!
存储空间
256GB起步。
虽然我个人用手机很懂得“节约空间”,128 GB 的容量我还能剩下一半,但考虑到如今国产 3A 大作动辄一两个 G 的占用,甚至某个绿色“小而美”的应用都能吃掉几十G,我觉得 256 GB 会更稳妥一些。
充电
PD 协议下尽量快一些,目前手机最快似乎是 PD 45W?
充电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但我不太喜欢私有协议,哪怕它们速度更快。私有协议往往需要特定的充电器和数据线,出门在外实在太麻烦,还不如选择支持更快PD协议的方案来得方便。
小结
我对手机的选择还是出于自身的需求以及实用性和耐用性考虑,那些我用不上的或者超出需求的功能,在我看来都是浪费,毕竟厂商不会真的“免费”送给你,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今的手机发展似乎已经步入瓶颈期,各大厂商的配置差异不大,性能普遍过剩,连设计和功能都开始互相“借鉴”,手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各品牌纷纷开始拼影像系统的原因吧。但在我看来,手机的影像能力早就超过了普通用户的需求,花大价钱换来的那些需要“显微镜”才能察觉的细微提升,其实意义不大。我一直觉得,拍出好照片的关键在于审美而非设备。说得不客气一点,会拍照的人哪怕用行车记录仪都能拍出惊艳的作品。
在这个手机技术相对停滞、经济又不太景气的时期,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想想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真的有必要追逐所谓的“新功能”吗?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还得再加上“无线充电”
!!!你说得对!!
定价贵了,也不知道这和se4有什么关联
其实就是大家预期的 se4 吧,只是名字问题而已吧。
这个定价肯定贵了,过段时间等第三方平台降价了就有性价比了
感觉se是性价比的代名词,摇身一变e之后,加价了
确实贵了,不知道库克是不是盯上我们的国补了
除了高刷,其他的它看起来还真的蛮可爱的
是的,不那么在意配置,正常使用几年也没啥问题,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行。
📱米家的Redmi比较有性价比,五脏俱全
是的,我手里还有一个 k40,红米就是设计太不讲究了点,技能点全点配置和参数了。
我目前使用的主力是K60标准版,总的来讲还是挺满意的。
实际上我对手机的观点和博主非常像,除了我比较倾向Android阵营(主要是希望Root之后进行一些更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自定义)和对快充没有什么选择性以外基本认同博主的观点。
而且我也挺希望手机耐用点的,主要是迁移数据会很心累
我也尝试过用安卓做主力机(k40,root),用了一个月左右还是不太习惯。很多我在 iOS 这边的一些软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而且苹果生态确实有很大粘性,换其他品牌设备用起来就是不太方便。
手机就一工具,哪个顺手就用哪个了,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
过段时间价格下来了,再加上补贴还差不多
确实,3500以下还能看一眼
充电速度的话,现在很多新的安卓手机都支持 PPS 的充电协议,最高充电功率从 44W 到 100W 不等。
但是也有厂商之前其实是支持的,某个系统版本之后不再支持 PPS 了。
不过不得不说,酷泰科新的 10 号超级电能线确实是一个很阴间的东西,从小米快充既挑头也挑线(虽然小米其实是支持65W的PD协议,在最高67W的机器上),变成了只要有这根线,都能触发小米的私有(虽然已经公开了)的快充。
酷态科最近可太火了!!!各种充电器充电宝看得我心痒痒,不过我手上有一个倍思 65 w 2c1A的充电器,思考再三决定还是放弃了。等这个充电器坏了我就入手酷态科
这个手机挺好的,就是性价比太低了~
确实,低于 3500 以下才是它合适的价格,3000 以下性价比很高。
一个比快充还快的过时高效方案就是快拆电池。这是我对手机的要求,其他真得远超我能发挥性能标准了。千元机都超过我的需求了。哈哈。
快拆电池会影响集成度吧,一方面体积可能会稍大一点,另一方面防水也会有影响。
说道高刷,感觉到目前为止我都没用过高刷的手机。
不玩游戏,也感觉貌似对高刷没那么高的需求。
我的安卓手机是高刷,体验确实会更好一些,但对于不打游戏确实算不上刚需吧。高刷的安卓手机和低刷的苹果手机,最后还是用苹果手机多一些,使用习惯在那里